中国称网 - 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衡器新闻 | 科技情报 | 买卖经验 | 市场行情 | 行业文化 | 仪器仪表 | 营销管理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仪器仪表 > 这种食物被称为“绿色牛乳”,补钙补蛋白还好吸收,很多妈妈却不敢买
G.biz | 商业搜索

这种食物被称为“绿色牛乳”,补钙补蛋白还好吸收,很多妈妈却不敢买

信息来源:scaleb2b.com   时间: 2025-08-02  浏览次数:73

  滑嫩可口的豆腐

  是辅食界的百搭王

  在糕妈家的存在感也贼强

  搭配 5 元一条的汪刺鱼(有些地方也叫黄丫头),发糕一口汤、一口鱼,再一口豆腐......鲜到飞起又好消化,补钙比牛奶还要猛~

  糕妈将 肉沫/虾仁/香菇/胡萝卜 塞进豆腐里,搞成豆腐酿,发糕从小吃得不要太嗨哦!

  前不久,开始吃大人饭的发发子,还狠狠地体验了一把四川名菜——麻婆豆腐的快乐。

  煎炒炖蒸拌都合适的豆腐,丰富了泥糊、汤羹等辅食的味觉层次,天冷时吃上一口,滑嫩入胃,身体都暖和了起来,幸福感爆棚!

  不过呀,这么好吃营养、关键还便宜的豆腐,可以说是人红是非多,缠绕在它身上的流言蜚语可真不少!

  都来跟发糕一起瞅瞅,大家都说了豆腐啥坏话!

  坏话一:豆腐都有股化工的味道,听说豆腐都是由盐卤汁做的,一听就含盐,孩子不能多吃的!

  制作豆腐需要加入凝固剂,盐卤汁就是最常见的盐类凝固剂之一。它们能帮助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胶体,从而分离出水。

  而盐卤汁中的“盐”,不是我们日常中说的食盐,而是化学中的“盐”,包括了氯化镁、硫酸钙等,这些成分其实在一些奶粉、补剂里也能看到。

  ▲根据凝固剂中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三种。

  它们是制作豆腐的“魔术师”,豆腐之所以营养好吸收,都得靠它们点石成金的能力。

  另外,我们再拿一些常见果蔬的钠含量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南豆腐、北豆腐本身的钠含量比胡萝卜、猕猴桃还要低。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

  所以啊,宝宝 6 月龄添加辅食后就能快乐吃豆腐啦,妈妈们不用担心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坏话二:我们家老人不准小宝宝吃豆腐,说吃豆腐会有口臭...

  这种说法没有来由呀!

  有可能是宝宝没刷牙、口腔有异味造成的误解呢?毕竟所有人吃完东西后打嗝时,气味都好不到哪里呀。

  安啦!大人吃重口味食物都免不了口腔有异味,何况消化功能还不完善的宝宝呢!在吃完辅食后及时清洁宝宝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就 OK 了。

  坏话三:豆腐还有其他豆制品有激素的,吃了会性早熟,所以一直不敢给孩子吃。

  豆腐是由黄豆做成的,而黄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豆腐吃多,容易性早熟。

  作为一种黄酮类的化合物,大豆异黄酮有着非常多的生理活性。单从促进性早熟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而且宝贝能摄入的异黄酮的量可以说非常少了,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啊!

  咳咳...总结起来就是,咱豆腐本豆清清白白,不会让宝宝重口味、不会口臭、不会性早熟,麻麻们放心给娃吃!

  不仅如此,白白净净的豆腐,营养还特在线!

  👶优质植物蛋白多,有植物肉、绿色牛乳之称;

  👶富含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

  👶含有钙镁铁锌等维生素,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除了平时最常见的老嫩豆腐、内酯豆腐,还有聪明的古人几千年来流行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多大建议吃呢?我们总结了下面这个表!需要的妈妈可以长按收藏哈👇:

  豆腐的可塑性极强,从 6 月 + 的泥糊,12 月 + 的块状,再到 2 岁 + 的宝宝版大人饭,它都能做出非常可口的辅食。

  我们结合不同月龄宝宝吃的辅食性状,总结了下面这张宝宝美味豆腐地图👇:

  麻麻们,如果家里刚好有不爱吃豆腐的宝宝,有可能是不爱豆腐本豆哦,试试将豆腐藏在他们平时爱吃的蔬菜、肉类里,宝宝更容易接受哦!

  下面是各种宝宝豆腐菜谱的具体步骤(点击即可跳转),麻麻们有时间可以做起来~

  对了,文末还想和妈妈们探讨一下,一般去菜市场买现切豆腐,你们都是怎么挑到新鲜的豆腐?

  编辑部的 @小舒 每次都要凑上去仔细闻一闻,有馊味、豆腥味就不要,据说还有妈妈会看质地和色泽的。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们平时都是怎么挑豆腐的?以及自家娃最爱吃哪种豆腐菜谱?一起来唠一唠吧!

  参考文献:

  [1]谷大海,常青,刘华戎.豆腐的研究概况与发展前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06):76-78.

  [2]解读大豆食品分类标准[N]. 中国食品报,2012-08-14(004).

  [3]杨坚.中国豆腐的起源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4(01):217-226.

  [4]李雨露,刘丽萍,毕海燕.豆腐凝固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51(03):6-9.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