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父母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花重金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艺术班。可在江苏南京,有这么一个孩子,他小时候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小小年纪就一举成名。
他只穿一条短裤和鞋子,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迎接农历新年的这段视频被家人放到网上,4岁“裸跑弟”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爆红网络,短短几天点击率高达26万多。他家人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呢?
何宜德,2008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他的的父亲何烈胜,是一家礼品公司的董事长,事业有成、野心勃勃。
在何宜德出生时,他已经40岁了,因为老来得子,所以何烈胜对这个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他刚出生时,由于早产,何宜德被诊断出脑蛋白低下,脑水肿等多种问题,医生告诉何烈胜,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个脑瘫儿。
何烈胜不甘心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脑瘫儿。于是便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制定了一份严苛的训练计划。
一开始,这个训练计划仅仅是为了让何宜德身体健康,避免成为一个脑瘫儿,训练从锻炼肌肉开始。何宜德从保温箱里出来没多久,就被送去游泳,从每天游10分钟增加到每天游40分钟。
何宜德学会走路后,何烈胜又送他去徒步训练,动不动就是5公里拉练,渐渐地,何烈胜的重心不再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了。因此他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模式,将其称为“鹰式教育”,他的教育方式逐渐极端化。
2012年的除夕,何宜德光着身子,仅穿着一条内裤,一边跑一边哭。他哭着求爸爸和妈妈,说“爸爸,我能不能不跑了?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回答他的,是何烈胜无情地拒绝:“不行,继续。”
何宜德因此成名,而何烈胜的教育模式也一同走红。何烈胜的残酷教育方式受到了网友的强烈指责,甚至被认为这是在虐待孩子。
然而何烈胜不以为然,也不顾外界的声音,继续我行我素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孩子。
这也就使得何宜德将自己的人生称为“岁月神偷”。因为在他爸爸的安排下,他每年都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帆船比赛,开飞机,穿越罗布泊等。
而且何宜德有着一套自我介绍的模板。当记者问他:“你的自我介绍是你爸爸给你写的稿子吗?感觉每次都一样?”何宜德满不在乎地回答:“是啊,只要把每年做的事情加到介绍里就行。”
此外,何烈胜为何宜德规划好了人生,想要何宜德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于是,2015年,在爸爸的带领下,何宜德去了南京市工商局注册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鹰爸公学,是一个打造“鹰式儿童”的培训机构,而何宜德是第一大股东。
在鹰爸公学,何烈胜将自己的鹰式教育应用到其他孩子身上,带领这些孩子军训,徒步,锻炼孩子的意志。
为了让何宜德对公司更有归属感,何烈胜每个月还会给他发工资,虽然工资只有一千多,但这也足以让小何宜德的“创业”热情十分高涨。
鹰爸公学在召开会议时,何宜德还会有模有样地为招生和宣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过可惜的是,2018年,由于没有办学资质,鹰爸公学被依法取缔。
随后,何烈胜决定安排何宜德去报考南京大学自考专业。经过两年的自学,2019年,11岁的何宜德完成了南京大学自考课程,获得了销售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
由于年龄限制,何宜德无法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但是,小小年纪便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何宜德,吸引了各大综艺节目的眼球。
最开始,何宜德出现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第一轮鲁班立方淘汰赛中,在人才济济的选手中,他以第二十二名的成绩成功晋级。在第二轮斐波那契旋螺树淘汰赛中,何宜德在几百个相似的脸谱中找到正确的脸谱,以4分11秒第三名的成绩成功晋级,打败了一大批名校学霸,表现极其亮眼。
第三轮灯点路序淘汰赛中以高分成功进入B圈层,在第四轮B圈层灭圈赛幻字立方中惨遭淘汰。
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是何宜德还是用实力向大家证明了他的记忆力,空间力,计算力,创造力等实力。“神童”名不虚传,王祖蓝更是大力称赞他为“少年组”的骄傲。
结束了最强大脑的征程后,何宜德又趁热参加了《一站到底》,更多地则是考察历史、社会常识等。镜头前的何宜德,有着超过这个年纪应有的世故和成熟。他熟练地背诵着自己的简历,“我叫何宜德,我今年12岁,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紫金山,3岁在雪地里裸跑,4岁....”这份自我介绍震惊了嘉宾和观众,不过在与汪蔷薇的决赛中遗憾落败,获得了亚军。
而随着节目播出后,他被推入了舆论的漩涡。因为他的履历过于丰富,令人难以置信,网友开始怀疑他履历的可信度。他最为饱受争议的是他5岁能开飞机,11岁大学毕业。
让网友失望的是,虽然这些描述看起来确实不可信,却都是实实在在能找到证据的。
比如5岁开飞机,是在教练的带领下,何宜德独自完成了一架超轻型民用飞机的驾驶,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了一圈,有视频为证。
比如11岁大学毕业,何宜德考的是南京大学的自考专业,类似于成人高考,只要报名就能去考,但是自考的科目难度也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何宜德确实凭实力通过了这些考试。
随着这些都被证实,舆论逐渐平息。随后何宜德又收到了《我中国少年》第三季节目组的邀请,然而这次他发挥失常,在突围赛中就被淘汰。
这次录制并没有为何宜德带来太多的关注,但对于何宜德而言,这是一次让他收获颇丰的经历,他感受到了同龄人中人才辈出的压力。于是何宜德决定沉淀下来,继续学习深造,目前他正在准备攻读硕士和博士。
何烈胜曾放言,若没有在15岁前将何宜德送进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学,就是失败。何宜德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从何宜德的这些事看来,成功与失败该如何定义?天才少年未来何去何从?
何宜德无疑是聪明的,他的智商经历过《最强大脑》的考验,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现象,是一步一步辛苦付出得来的。
何宜德的妈妈曾描述过何宜德的学习生活:“他每天雷打不动地6点起床,从早上8点学到晚上8点半。每天都是在上网课,刷题背书中度过。”
对于何宜德的教育,其实他爸妈是持不同意见的。何宜德的妈妈说:“我觉得他走得太快了,就像飘在空中,没有落地的感觉。我希望多多跟普通孩子一样地成长,去学校学习,去跟同龄人一起玩耍。”
但是何烈胜极其反对妻子的这种想法:“他妈妈的这种教育思想是鸡式教育,妈妈像只母鸡一样将孩子藏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就永远得不到成长。”
何烈胜对自己的鹰式教育非常有信心,他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完美的产品一样打造何宜德。他说,“我们很多家长,用所谓的自由成长,放纵了对孩子的管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浪费。”
何宜德有一个比他小4岁的妹妹,妹妹的成长轨迹与哥哥截然不同。妈妈争取到了妹妹的教育主导权,也正是如此,妹妹才得以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妹妹天真活泼,而何宜德则显得沉闷许多。
何宜德的妈妈曾心酸地表示,妹妹做不到某件事时,会选择撒娇,会直言自己做不到,而哥哥不行,他爸爸要求他必须做到。可以说,何宜德的人生,是被他爸爸推着走的,而且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听他爸爸的。
就比如《新京报》曾经采访过何宜德,在报道里有一个细节。何宜德每回答一个问题,就要小心翼翼地抬头看爸爸的脸色。如果爸爸不在场,就要开着手机录音,将他讲的每一段话都录下来。
何宜德就在何烈胜这样的计划下,按部就班地长大。这位天才少年未来到底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