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任性?明朝绝对数第一。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担心权力下移、废除了宰相职务后,皇帝的当政压力大如山,明朝皇帝们一个赛一个地任性。
他们花样百出,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着压力。
他们之中,有天天玩蟋蟀的宣德朱瞻基;
有天天估摸着打仗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有天天琢磨炼丹补气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有天天干木匠活儿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还有一个当皇帝掌权48年,其中有28年没有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做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想知道答案,得先清楚当明朝的皇帝有多难。
平安长大好难
万历登基的时候只有九岁,他这一生,可以说是体会了一个皇帝一生要执行多少仪式。
登基、成人礼、大婚、先帝的葬礼……
一国之君,一行一动都代表国家的脸面。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记载,万历登基时,先被引导进入殿前特设的帷帐里,按照礼仪的规定更换衣冠服饰,前后三次都以不同的装束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得换三套衣服)。
出了帷帐之后,要手持玉圭行礼,用特制的酒杯喝酒,动作缓慢才显庄重,时间接近半天。
第二天要坐在殿前,以最庄重的姿态接受百官庆贺。
明朝皇帝皇冠上的珠帘,是为了提醒皇帝,必须有端正的仪态,不许轻浮,所以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要顶着皇冠尽量静止。
当政之后,万历每天有数不胜数的东西得批阅,平均一天有二十至三十件本章面呈。
这些本章写在一张张长纸上,由左向右折为四叶、八叶、十二叶不等,称为“折”(折分为题本和奏本,所以便有“奏折”一说)。
全是国家大事,不容半点马虎。
处理工作之余,小万历还有五个主讲经史的老师、两个教书法的老师和一个侍读。课后要复习,第二天需要背诵给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听。
如果背得不好,不仅老师会非常严厉地批评,太后还会罚跪,有时候一跪就是好几个小时。
时间被别人支配,兴趣也不能有。
《万历十五年》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次万历写了张书法给张居正看,张居正看完后很满意,表扬了万历。
但是第二天,老师就把书法课取消了。
原因是,书法乃“末节小枝”。张居正认为,艺术的精湛,对苍生没有裨益。汉成帝、陈后主、宋徽宗全是大艺术家,没有哪一个能励精图治。
之后,万历的课程安排里只剩下枯燥的经史课。
管大臣好难
皇帝的能力行不行,很多时候取决于跟什么样的大臣合作,而万历重用的几位大臣,从张居正,到申时行、海瑞,他一个都使唤不了。
张居正自不必说,他是万历的老师,当朝首辅。
万历功课没背好,他劈头盖脸一顿批评,皇帝也不敢还嘴的。
后果就是等万历长大了,对他加倍奉还,十分叛逆。
这对君臣相互尊重,又相互惧怕,扭曲的关系让他们永远达不成共识。
张居正死后,万历换了一个不那么强势的首辅申时行。
这位首辅实际上是一根左右摇摆的墙头草。
他来回奔走,保障好各方的平衡。
张居正过世后,任何一方的倾轧,对年幼的君主来说,都是一种灾难。
于是申时行以一种“老好人”的姿态,平衡着各方,让他们“不要欺负皇帝”。
所以万历也得哄着申时行,因为这个岗位需要他。
除了这两位,就连大名鼎鼎的海瑞,也让万历头疼。
世人提起海瑞,脑海中大多会浮现“清正廉洁”四个大字。
但也因为“清正廉洁”,所以海瑞做事,永远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同时雷厉风行不容商辩,他说: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每次都非常果决地给人判善恶,分好坏。
在清正廉洁的同时,也造成了极端与刻薄。这样的臣子,常常是得罪一大帮同僚,皇帝却还不能批评他!
他太廉洁了!道德楷模,令行禁止,想挑刺都没地方下嘴。
一代君主,坐上龙椅,却发现自己好像没多少戏份。
如同一个CEO想指挥企业运作,结果没有一个员工听他的。
那些听话的,又往往专业能力差。
爱一个人好难
不仅当皇帝难,管大臣难,万历连爱一个人都很难。
万历原本跟母亲慈圣皇后的宫女王氏暗通款曲,有了身孕。
一开始,万历不敢让母亲知道,但后来“东窗事发”,母亲非但没有责骂,反倒表扬他为老朱家延续香火。
王氏被册封为妃一个月后,儿子出世,名叫朱常洛(皇长子)。
但是很快,万历又移情到另一个女人郑氏身上。
郑氏陪万历读书,对万历的照顾无微不至。
这个女人看透了万历在天子威严下的柔弱,她对万历敞开自我,毫无顾忌。有时候,甚至敢于“挑逗”皇上。
她曾经打趣万历优柔寡断的性格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
就是这样的相处,反倒让骨子里自卑的万历感到舒畅。
郑氏后来给他生下了皇三子常洵。
本来,皇上后宫佳丽三千,爱跟谁好跟谁好,谁能说三道四?
偏偏大臣们不同意,张居正去世后,反对张居正的官员们便把矛头对准了万历。
他们以劝谏的名义,批评皇帝奢侈懒惰,只顾个人享乐,理由就是他宠爱郑氏而冷落王氏。
太子们长大了,万历想立郑氏所生的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坚决不同意,长子朱常洛才应该是太子!
文渊阁四个大学士甚至直接提出,如果立郑氏的儿子,他们就辞职!
架不住这样的胁迫,万历只好立自己并不喜欢的朱常洛为太子。
爱一个女人,得挨骂;?
选一个儿子,得被逼。
万历灰心丧气。
普通人的难,或许站起身来,拭去尘埃,便可以重新开始。
但皇上肩膀上,压的是整个帝国的重量。
面对种种窘境,万历心里是崩溃的。
于是,他转身离去,“从此君王不早朝”。
他不上朝,不全是因为轻慢,毕竟他年轻时,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和张居正一起创造了短暂的“万历中兴”。
只是,身上的枷锁太多了,从国家大事到学习书法,没有一件事能受他所控,索性算了,眼不见为净。
他的“懒政”,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佛家说,众生皆苦。
世人批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28年,是昏庸之君。
但当中的难,没几人真的明白。
同时也令人感慨,即使是皇帝,也有逾越不了的藩篱,也有决定不了的事情,也有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
作为芸芸众生里的一枚普通人,在想埋怨老天不公,抱怨老板烦人前,我们何尝不能告诉自己一句——
安啦,谁又活得容易呢?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却因为黄仁宇的这本书成为一种现象的代名词。
今年是美国大选的年份,有人就会说美国迎来了“万历十五年”时刻。
那一年没什么大事,万历24岁,张居正已经去世五年,但是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却在那时被注定了,此后明朝延续了57年,再没有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这样的年份,看似波澜不惊,一些不起眼的选择,决定了此后命运的走向。
读史,先读明史。明史中,与我们今天所处现状的渊源最多。
在《万历十五年》中,
黄仁宇所说的“大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既是老师、又是首辅的张居正,为何死后被万历皇帝抄了家?
明朝的历史兴衰,又能给今天的我们哪些启示?
-音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