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人们都会关心这个冬天是比较寒冷还是相对较为暖和?这就涉及到了气候学上的冷冬和暖冬的气象名词,这两个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由于气候学家发现近些年冬季气候变暖才使用的一个名词。
那么依照什么来判断,这一年的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呢?气候学家们提出以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是高于或者低于常年值(气候值)0.5℃来判断,高于常年值0.5℃就是暖冬,低于常年值0.5℃就是冷冬。
从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不过自2012年1月1日起又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了1981-2010年的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
就在前几天的11月5日下午,我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称根据已有的气候数据分析,今年冬季(2019-2020年)我国是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温为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现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出现暖冬的可能性很大,预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至1℃,汾渭平原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因为分析认为今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或偏弱,这代表着冷空气较弱,北方地区空气污染天气发生率较高。
暖冬的出现经常被认为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有关,不过科学家们也认为这种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比如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地球增温周期和火星的增温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很可能是有太阳辐射增强引起的;美国科学家也发现1975年~2000年间太阳磁循环和地球北半球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几乎一致,也说明地球温度升高和太阳光的照射有关。
不过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化导致的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排放,可以明显增加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如今地球的平均温度为18℃,气候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将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了三摄氏度,不然应该是15℃左右。